到2020年,煤炭行业退出产能800万吨左右,压减生铁产能200万吨、粗钢产能300万吨,水泥产能发挥率达到80%以上,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2010年5月10日,两家公司在合肥签署直接交易试点合同。近年来,随着皖电东送工程的相继竣工投产,两淮地区电力外送瓶颈被打通,能源资源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优化配置的格局已实现。
发电企业申报电量约为用户申报电量的9倍,有效体现了市场主体对交易的期望值。交易价格日趋理性,发电企业平均降价空间基本与其经营形势相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基于省情的现实需求,从2010年开始,安徽省电力大用户直接交易工作逐渐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批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全国首批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电改催生多重效应基于安徽省情和电力发展实际,以电力市场化交易为驱动,2016年5月12日,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铜陵有色、马钢、海螺水泥等261家电力用户与皖能合肥、神皖安庆、华电芜湖等25家发电企业,达成直接交易电量394亿千瓦时,减少企业用电成本约31.4亿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取得显著效果,以我国规模最大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京东方为例,2015年,京东方实现直接交易电量13.09亿千瓦时,全年少交电费2695万元,降低了公司近3个百分点的用电成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是发挥市场配置能源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载体,该平台按照统一市场、两级部署的思路进行设计,研究开发电能交易、电能结算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与营销、计量、调度、财务、规划等系统强集成,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实现大用户直接交易等全业务平台化运作。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9%,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售电量增长1.97%,均为正增长,而国网甘肃电力售电量增长-8.84%,较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平均值低10.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公司系统第25位,仅完成年初计划的30.45%。
调整投产计划,推迟转资折旧贡献利润1500万元。优化成本控制策略,成立投资平衡委员会,对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等专项计划投资总控规模、各专项计划之间的投资平衡、各专项计划项目安排时序进行审查和优化平衡,增强项目立项的公开、透明度,加强投资针对性,提高投资效益。经济新常态下,提质增效成为企业的核心任务。其中,为配合新能源送出,国网甘肃电力配套电网工程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全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也大幅增加,仅2014~2015年农配网工程投资就高达73亿元,无论是新能源送出工程,还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均存在投入产出严重不匹配,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
大力实施新能源替代,以电代煤(油、气)项目替代电量14.3亿千瓦时,减缓售电量下滑4.93%。加强对售电市场的动态分析,详细掌握各类用户特别是大用户的生产情况和经营动态,准确预测用电趋势,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撑。
主动适应市场化方向,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和引导甘肃省政府对电改的思路和措施,协助省发改委等部门起草售电侧改革方案、规范企业自备电厂管理实施方案,并成立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电网》这三个方面的困难是什么?李明:一是售电收入持续下滑。据初步预测,今年还将继续亏损,经营发展遭遇多年未遇的困难。《国家电网》在经营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国网甘肃电力是如何部署提质增效工作的?李明:国网甘肃电力审慎决策,将提质增效与扭亏增盈相结合,盘活企业资源,将增收节支细化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个人,促使企业各层级眼睛向内,从基本功入手,强化公司发展基础。
同时,随着69家代管县公司的上划,人工成本急剧上升,各类基础设施投资越来越大。同时,国网甘肃电力直属的刘家峡水电厂发电量同比大幅减少。2014年以来,国网甘肃电力售电量连续两年持续负增长,效益提升难度明显加大,在大量刚性投资影响下,财务状况逐步恶化,经营调控日渐困难。为全面摸清面临的经营困境,我们上半年分部门召开诊断分析会,完成两轮次基层调研,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的基础上,精准整理出三个方面的困难。
落实严肃审计、严肃整改、严肃问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修订完善《甘肃省电力公司巡察监督工作办法》,制订《甘肃省电力公司2016年巡察监督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审计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四风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工作,督促实施完成以前年度大修技改项目27项,清理及核销债权债务87.38万元,收回资金312万元,增加租赁收入155万元,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和成本。积极推进全省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光伏电价调价政策,完成《2016年新能源弃光弃风分析报告》,研究制定甘肃省光伏扶贫飞地模式建设意见,与酒泉市人民政府对接瓜州百万千瓦级光伏扶贫飞地园区建设事宜,引导新能源合理布局。
三是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积极支持通渭、清水国家能源局对口新能源基地建设,开展酒湖直流配套新增风光项目接入研究,促进网源协调发展。
完善基层单位企业负责人预算指标考评体系,修订供电公司内部利润指标考核管理办法,将增收节支,提质增效工作成效纳入考评体系,持续推进经营管理工作提升。将扭亏增盈工作作为国网甘肃电力提质增效的关键,我们制定了扭亏增盈工作方案和责任分解方案,分七个工作组,自上而下开展扭亏增盈工作。受此影响,国网甘肃电力售电量不断下滑。到位的激励措施与有效的管理策略结合在一起,企业上下掀起一股提质增效、扭亏增盈的热潮,各部门、各单位纷纷想办法,出实招,挖掘潜力,提升管理水平,控制各项费用,增加盈利。图为酒泉800千伏换流站,工人正登上电容塔准备吊装。二是刚性成本持续增长。
近年来,甘肃电网进入投资高峰期。本着适度投资原则,全面衡量投入产出,严控投资成本,调减当年投资计划9.3亿元。
《国家电网》针对售电收入持续下滑的情况,国网甘肃电力在营销工作上有哪些新举措?李明:我们将市场改革与营销工作结合,千方百计开拓电力市场,积极主动跟进电力改革,争取有利政策,努力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减少财务费用支出7千万元。
争取优惠政策,节约征地、补偿等费用6040万元。优化电网规划及项目方案,节约电网建设投资1.9亿元。
能力君专访了国网甘肃电力总经理李明,看看国网甘肃电力面临困难局面时如何出招。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提升管理积极性,设立扭亏增盈专项工资奖励5000万元,用于扭亏增盈利润贡献目标完成奖励,设立经营管理提升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加利润贡献度以及通过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效果,实现价值创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国网甘肃电力积极推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电网》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上,国网甘肃电力是怎样做的?李明我们将项目投资与成本控制结合,坚决制止日常跑冒滴漏,减少发热点出血点,确保企业健康运行。积极推进直购电交易,大用户直购电交易电量86.33亿千瓦时,合同电量履约率94.8%,对稳定全省高耗能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争取330千伏项目国家专项基金3.75亿元,节约利息支出2013万元。争取甘肃省财政资金2080万元用于敦煌文博会供电保障电网建设,缓解了企业投资压力。
十二五以来,国网甘肃电力自行投资约430亿元,预计2016年末贷款余额将达342亿元,折旧费用、贷款利息支出达到39.38亿元、14.13亿元。新能源替代金川集团、兰铝、玉门油田企业自备电厂发电合同电量24.8亿千瓦时,与去年相比翻一番,酒钢自备电厂新能源替代申请10亿千瓦时。
发挥投资平衡委员会作用,从严审核嘉酒供电公司和省检修公司文博会保电项目,节约了投资金额。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以精准化思路为出发点,精准定位,摸清困难,有针对性地精准发力。
《国家电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国网甘肃电力的经营形势是怎样的?李明:2013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下行,甘肃省内高载能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冲击,停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全面摸清面临的经营困境,我们上半年分部门召开诊断分析会,完成两轮次基层调研,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的基础上,精准整理出三个方面的困难。将扭亏增盈工作作为国网甘肃电力提质增效的关键,我们制定了扭亏增盈工作方案和责任分解方案,分七个工作组,自上而下开展扭亏增盈工作。积极支持通渭、清水国家能源局对口新能源基地建设,开展酒湖直流配套新增风光项目接入研究,促进网源协调发展。
二是刚性成本持续增长。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以精准化思路为出发点,精准定位,摸清困难,有针对性地精准发力。
本着适度投资原则,全面衡量投入产出,严控投资成本,调减当年投资计划9.3亿元。新能源替代金川集团、兰铝、玉门油田企业自备电厂发电合同电量24.8亿千瓦时,与去年相比翻一番,酒钢自备电厂新能源替代申请10亿千瓦时。
争取甘肃省财政资金2080万元用于敦煌文博会供电保障电网建设,缓解了企业投资压力。近年来,甘肃电网进入投资高峰期。